一、中心整体概况

赣东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平台中心是集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下设“赣东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抚州市森林康养产业研究中心”和“抚州市科技金融研究院”三大平台。中心立足地方发展需求,聚焦生态文明、绿色产业与金融创新,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The Research Platform Center of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t Gandong University is a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integrating academic exploration, social services, and research commercialization. It comprises three key platforms:“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Gandong University”,“the Fuzhou City Forest Health Industrial Research Center”,and “the Fuzhou City Tech-Finance Research Institut”. Anchored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needs, the Center concentrates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reen industries,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Committed to advancing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t serves as an intellectual engine driving high-quality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库成果,为政府决策、企业转型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赣东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目标:依托经济管理类优势学科资源,融合学院各学科专业力量,以赣东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跨学科创新团队为基础,立足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现实问题,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开展跨学科协同创新研究,努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社会服务基地和绿色发展新型智库。

三、机构设置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由经管学院院长兼任中心主任,下设专职人员统筹日常事务。设立学术委员会,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担任顾问,指导研究方向与重大课题攻关。

各研究平台独立运行,分设研究小组、数据实验室及校企合作部,形成“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全链条体系。联合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强化校地协同创新。

四、科学研究

(一)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研究

研究重点:构建抚州特色生态产品分类目录与价值核算方法,涵盖农林产品(如南丰蜜桔、广昌白莲)、生态文旅资源(如大觉山、麻姑山)等。开发多维度核算模型,量化单项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环境效益(如固碳释氧、水土保持)及社会效益(如健康促进、文化传承)。

应用方向:编制《抚州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为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研究重点:探索抚州生态资源市场化路径,包括碳汇交易、水权交易、生态标签认证等。设计“生态银行”模式,整合碎片化生态资源(如林地、湿地),推动规模化运营与资本对接。

应用方向:在资溪县试点“森林碳汇质押融资”,支持生态项目开发;推动南城县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三)生态效益转化成效测度研究

研究重点:建立生态效益动态评估体系,聚焦生态农业(如有机种植)、文化旅游(如生态研学)、固碳释氧(如森林碳汇)等领域。开发“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效益评价指标,分析生态投入与区域GDP、就业增长的关联性。

应用方向:发布《抚州市生态效益年度白皮书》,量化生态保护对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的贡献度。

(四)特色细分领域深化研究

生态农业价值提升:研究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如稻渔共生系统),测算其降本增收与生态修复双重效益。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设计“生态+红色文化”“非遗+自然体验”等文旅产品,评估其对地方品牌溢价的影响。

绩效评价与政策优化:构建生态文明政策实施效果动态监测模型,提出抚州“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协同政策建议。